title_jycbd.com

陈维民:体验式商业将改变都市生活方式

陈维民:体验式商业将改变都市生活方式

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,中国进入小康社会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物质的选择多元化,购物中心是漫谈人民购物的场所。也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物质化产物。满足现阶段的手段是用超大的空间。要有吃喝玩乐各种功能的场所,从发展趋势看,购物中心的其他负荷功能在新型大规模的城市中,将不仅仅是购物的配套设施,而是与购物并驾齐驱的功能。

我下面想分几个问题谈一下,第一是大型购物中心的属性,大型购物中心不仅仅是现代化的商业设施。从世界经验看,它像机场、码头、大型体育馆、博物馆、五星级酒店一样是国际化都市的标志。我们细心的体谅,购物中心在基础设施中,购物中心是与公众联系最密切的设施。

一个城市的居民不会经常去机场、车站、球场或者去演唱会,但是大家都会去购物中心,而且会一再的去。购物中心是城市商业网点的重点,甚至是区域规划的重点。既然和其他的基础设施具备一样的功能和作用,政府就应该考虑给购物中心相关的配套设施。现在购物中心经营中的很多问题,我们自己碰到的和别人碰到的其实都和规划有关。

规划问题是和购物中心的认识有关的。从世界的角度来看,规划的问题,影响购物中心的发展,也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现象。

商业发展的规模,商业发展的规模,历史很简单,都是从小,经济发展低,消费差,从小的规模逐渐发展起来的。等到经济发展到商品较多的时候,这些小的店铺集中成街、成市,在此情况下出现了中等的商务购物中心,随着经济的增长,人们的消费增多。一个城市需要大型的购物中心满足人们一站式的消费。

我认为在中国,由于社会的基础设施投资量不足,终端比较少,在中国很有可能成为城市消费的东西。除了购物以外,除了人们在餐饮会客、看电影、娱乐以外,还可以承担交水费、话费、甚至购买医疗保险的需求。

随着经济的发展,商业设施越来越大,最后就不是现在形象的购物场所,而是一个消费和采购的城市,大到一定层次就会向专业化发展,所有的购物中心都是有专题主体的,专业化的分工在商业领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,下一步就是特色化经营。

国外很多著名的商业街和品牌,并不一定要进购物中心,也保留了单独店的魅力。我总的看法是,商业规模大型化有本身的客观性,但是大型化是有度的,不能追求大。人们追求大的空间欲望是无限的,而商业规模的大是有限的,所以无限的大要通过有限的空间满足,不可能通过物理空间满足。所以我认为大型购物中心有三个阶段。

一、很多的购物中心,是如何填满即招商;二、如何放场,出租;三、如何利用巨大的物理空间,通过网络将你的魅力扩散到更广泛的范围。

一站式购物,可以讲所有的商业设备和有点集中起来,集中在虚拟空间,就必须有网络。我想郊区和城区的优劣已经讲了很多,我想讲的是选址的问题,你要选择你所在的时代基础和历史背景。简单的说,国外的郊区店,是国外郊区化的产物,中国的城区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,如果我们不看到总的社会历史经济发展的背景,忽略考虑郊区和城区就讲不清楚这个问题。

美国为例,美国是购物中心的起源,郊区形式很多。为什么美国城市的郊区化,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,白领、中产阶级都跑到郊区居住,我们现在去国外旅游,看到城区本来人就不多,看到的机构就是慈善机构,还有流浪汉。

最后,郊区化的结果是郊区现代化,城区空心化,这种情况导致新型物业以郊区为主。中国现在有一个统计数字,中国实际上郊区化达到城市的18%,近郊区占到15%的比例。我想这就是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过程,还要有很长的历史时期。城市化有什么标志,第一是大规模的城市改造,现在美国的很多城市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。第二是大规模的新城开发。第三,我们的郊区与美国的郊区不同。城市化竞争来不及,就有一个现象就是小城市直接合并,变化一个大的城市,所以中国城市人口没有衰竭而且更多的密切化。

中国的购物中心就成为了城市的一道风景线,与国外是完全不同的。我说的含义,并不是否定郊区贸易,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是永远的状态,所以在总体的城市化进程中不能排除郊区现代化,在这样的郊区,则做郊区贸易的成功可能性会大一点。我的观点并不是一概而论,并不是所有的购物中心在城市都会成功。

国外有一种观点是否定在城市中心建大型的购物中心,会引起交通、环境、交通堵塞等问题。我想国外立法这么多年,说的也有道理,中国的城区贸易最有可能的成功选址应该类似于正佳。天河本来是广州的一个郊区,十年前是稻田,并不是城市的中心区,但是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快,使得几年这里变化新的城市区,能够预留这么大的地块,包括地铁,只有在这种条件下,我们利用到城市化进程,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。我想这个选址是很成功的。

以前老的南京路为什么不能搞一个购物中心,因为南京路有很多的商铺,如果拆迁成本会很高,而且老城区的规划也不可能容纳下几十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。北京也有这种情况,所以中国的城区化,最有发展潜力,最有可能成为新的城区的地方进行选址才是有可能的。

今天是中国对WTO对外商开放日,购物中心对WTO不像其他的商业零售业有压力。我们走购物中心没有这么敏感的想法,原因是什么?

外资能够带来品牌和资金、管理、服务,都是有市场的。但是无法带来地点和国情,好的商业地段,都在中国商业企业手里,他不会带来好的商业地段。中国的消费结构和能力特点,都在商业地点。

国情、商情是零售业经营的基础,外资有其他的优势,在这些基础上是没有优势的。实际上外资进入中国,采购也要本土化,所以商品源也是以国产为住,这也在商业企业的脑子里面。中国好的地点都在商业企业手里,所以我认为没有什么可怕的。

购物中心可以成为外国品牌进入中国的大品牌大窗口,他是房客,我们是房东。WTO带来了规模经济和中国商业经济的反差。现在中国零售业应对WTO的挑战,正在解决小、散、差的现状,调整的思路就是合并,做大做强。

还有就是扶持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品牌,我认为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在购物中心上体现,重组在购物中心上可以进行操作,购物中心有很多的品牌,可以进行集中的管理。购物中心进行集中管理,也会使购物环境得到改善。中国零售业应对国外的挑战应该选择购物中心,别人航母来了,我们也有航母。不要舍近求远,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购物中心可以直面面对外国的规模经济。

后WTO的竞争是规模经济、包括物质、精神、品牌、服务、地点的选择和营销策略各个方面,单一的竞争虽然有优势,但是在综合竞争面前显示不了优势。

综合竞争不是小商家实现的,购物中心客观上具备综合竞争力,而且要强调综合竞争力,表现在以下几点:第一有强大的品牌。第二有明显的形象。第三,同一的管理和服务。第四,广泛的信息。因此我认为,中国的大型购物中心在竞争力方面不必担心外资。

有一种观点是将经济类型的转变归纳为农业经济、工业经济、服务经济。我讲一下服务和体验的区别。

服务是主体不参与。你到酒店,别人给你一块热毛巾,你只要接受就可以了。体验强调的是主动的参与性。比如说搞一场比赛,目的是让顾客参与到活动中去,从活动中体验到感觉。

服务是给予的,不管是热毛巾的服务还是其他的服务,都是给予的。

体验是需要消费者从内心的感受。服务是别人替你做了不想作的事情。例如笨重的行李,有服务员为你拿。体验是别人影响你想作的事。例如说参与的活动,小孩子在打球,你参与中去,就是体验。

服务主要是为了销售,体验是为了产出,让人有一种新的感觉。服务是一种当时消费,体验是一种永久消费。

我们对别人送的茶,我们喝了也就消费完了。但是你上了航天飞机以后,你是终身受用的,以后你可能会支持航天事业,讲的是这种区别。

服务提供的是舒适和别人对你的尊重,体验是实现的自我改变和自我完善的过程。我想这一点,从服务和体验的区别可以看一些资料,结论是什么,服务和体验是有区别的。

体验是自古就有的,体验经济时代是否已经来临,或者说某个购物中心是体验经济应该有几点内容。

第一,消费者是否会为体验付费。讲经济避免不了这个问题。

第二,你的体验是否可以保证人们会不断的经常的为体验付费。

第三,这种花费是否确实能够明显的改变人的精神面貌,使其自我完善。我想要走到体验经济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。现在大家为体验付费的有很多现象。例如咖啡的生产成本,可能只有0.3元,包装后销售价格达到3元,到了咖啡馆里面喝可能达到30元,价值增大这么多为了是什么,为了的是感觉和体验。

我认为人们为体验付费已经是很多的现象,经常性的付费也是很多的。例如说,女士们经常要改变发型,要花费很多的钱,为的是有一种新的感觉和形象、心情。

男士要经常换新的餐厅,选择新的美食口味。

还有健身,人们花钱为了什么,不是为了找痛苦,而是为了有一种健康的感觉。要有一种为了自己体魄的自信,花钱是为了这个目的。

我认为中国从总体上说,现在是连服务经济的标准都没有普及的,体验经济不是现在生活中突入的现象。为什么说我们正佳的口号“亚洲体验之都”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人的物质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精神需求一定会成为新的需求要点和经济点。

现在大家看到商场中购买商品的因素是什么,不是因为原材料和功能、质量,决定购买一个商品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喜欢不喜欢。喜欢不喜欢是什么,每个人有不同的体验,这决定了你的购买行为。

例如手机,外型和铃声不同,就决定了消费者购买。功能都是一样的,都可以打电话、上网。所以我认为在消费市场中体验已经正在走来,已经开始萌芽了。但这并不是普遍的现象,对于零售业来说,会更快、最明显的感觉到体验经济的作用。

正佳从这个角度出发,将正佳建设丰富体验的中心。吸引消费者购物、旅游、餐饮。

最后讲一下,购物中心的智能化系统。

购物中心在所有的管理和经营中,已经完全需要跳开传统的经营业态,监控的点已经多到人不可能监控到的程度。所以购物中心的智能化是不可缺少的。

我认为购物中心的智能化系统主要要处理四个“流”。

第一是人流,这些人为什么要进出,他们走那条路线,他们在里面逗留多久,所以人流是需要智能化系统解决的。

第二“流”是物流。每天你的电、水如何走向,你的商品进出多少,具体是多少,周转期是多久。这是物流系统,通过智能化掌握的。

第三“流”交易的钱如何解决。收钱就是三个小时收一次现金,武装警察进入商场气氛不好。人流、物流、钱流就形成了信息流。

正佳设计了一个比较适用的客流统计系统,除了在大门口统计客流,在场内都有这种设备,这样对全场的客流分布,了解租金的依据,以及了解在什么时间、地点那一层楼,作什么样的活动,提供了直接的意义。

正佳广场的智能化系统,就其水平来讲,我们是按照最高的甲级写字楼建设的,数据是光纤,平面是六类线,每个商铺都两个千兆口接入,就像一个网络广场一样。正佳广场可以讲所有的商业信息上网,网上可以查询、点击、交易。这样做需要商铺配合,很多的信息和价格要商铺配合,做出来以后,可以达到一个什么好处,就是你的辐射力将超出你的物理空间,这也是老百姓很方便的一个工具。

正佳商场无限上网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查询,只不过我们的信息库里面还没有这么多内容,但是模式已经建立了。今天我就提几点与大家共享,希望在座的如果有什么看法大家可以继续进行沟通,感谢各位!


SunCityCBD佳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