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培路会长:商业地产开发与政策配合

各位嘉宾、同行、新闻界的朋友们,大家好!我今天的地产开发配合与市场预期。下面我就行业现状,政策走向,以及行业内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大家做交流、互动。
我首先讲一下关于当前行业的现状,我们概括起来可以用一句话、14个字:“起步晚,发展快,结构性矛盾突出”。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,2004年全国商业应用房完全投资同比增长了34%,这项指标的增幅都高于住宅和写字楼。
现在地产行业非常热,现在有住宅资产、商业地产,旅游地产,工业地产,还有教育地产。但是不管怎么分类,商业地产的发展应该高于住宅和写字楼的,走在前面,是一个利好。但是 现在地产行业非常热,现在有住宅资产、商业地产,旅游地产,工业地产,还有教育地产。但是不管怎么分类,商业地产的发展应该高于住宅和写字楼的,走在前面,是一个利好。但是控制面积增长了5.2%,住宅控制下降15.6%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关于今年的市场预期,2005年我国商业地产的形势,概括为三句话:就是“有较大的商机,有较多的问题,有较强的竞争”。 我国经过正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,小康社会不是简单的表现为收入水平的增高,而是看收入的增长是否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,商业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。小康需要更多的现代化商业服务,为商业地产提供了宏观的商机。大家知道,商业是城市改革配套的重要部分,城市改造力度很大,商业发展也有非常大的空间,因为是配套的。 另外,现在商业的结构性调整任务非常重,省会城市大致上全国在500亿到800亿左右的赢额,这些盈额2/3在传统方面,1/3在现代这一块,连锁商业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期,国外商业竞争提速,商业网点的需求会增加,不少大型商业企业开始从一线城市进入了二线、三线城市。
最近我到芜湖开会,大的集团进去了,也带动了商业开发。2005年的外国基金进入没有的政策性的突破,宏观调控不会有太大的波动。中国农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部,去年在房地产的贷款花了4000个亿,现在他们已经看到了一些风险,已经开始谨慎起来,他们希望我们能够在区域市场的投资风险方面做评估,以便银行在贷款时能够有把握一些。 产权销售问题比较多,还有一个是选址问题,我们的不少开发商在选址方面有些缺乏。因此,2005年我们预计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好用的商业烂尾楼,2005年商业竞争肯定明显加剧。
据我们了解又有不少的大的开发商将进入商业地产领域,最近我们协会走访了几个大的开发商,北京的当代,他们的高层明确地向我们表示,今年的商业地产方面都有大的动作,把进入商业地产作为公司的战略性的调整。
上面是我们关于基本面的看法,不一定对,供大家参考。我们搞地产不光从微观,还是了解宏观的的比较好,这样整体把握。 下面我从行业内的热点问题谈一些看法:
第一个问题,关于订单地产的反思,这些年来关于订单地产的概念大家比较熟悉,订单地产本身是肯定的,我们认为是符合政府规划要求的。
这是商业地产的必由之路。通过限期,对周边中小客户的招商起到带动作用,最大限度的发挥商业位置的价值。但是订单地产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功,决不是订单就灵。其中有几个关键的因素:一个是选择合作伙伴,定好位。定位是整个商业的灵魂。如何选择好客户,是不是对方公司越大越大,越有名气就好呢?还是外资比内资好呢?实际上也不见得。外资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。但是正是因为它大,所以这些客户谈判能力很强,而且利润很低,开发商难以获得预期的收益。 开发商的品牌的意识应该继续保持。如我国知名企业在某个地区开了一个店,尽管可以获得10年的免费期,虽然有知名度,但是他赢得了10年的免费期。我们认为在商家和开发商的利益交战中,遵循的目标是双赢,如果物业价格太低,使开发商无法获得应有的收益,价格太高,又使商家没有利益空间,应该寻找利益双赢,才能使市场的规则逐步趋于成熟。从长远看,事实上并不一定是好事,项目垮了,也是连累到开发商。 二个是地产项目,这其中包括几小点。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经营问题,经营造成失败不能归结于定单地产。2000年机构改革我到了协会,我觉得这里面是非常复杂的,同一个柜台卖同样的商品,可能这个星期下午的营业额比较好,上午的营业额就不行,下个星期可能就倒过来了,所以商业经营也是一块比较大的。不要把商业经营的失败归结于商业地产、订单经营。订单是提供了成功的可能,走好第一步也是关键的。 所以我们对订单地产,要有全面的认识。我们预计2005年订单地产将会有更快的发展,订单地产成功的前提是要在前期研究,整体定位,功能如何区别?应选择哪类客户? 应该如何选择人的问题,都需要整体的策划,一般要专业的顾问公司来策划,因此专业的咨询公司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,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,应该有一个行业的产业链。有一句话是“想吃包子从两头开始”,市场发展以市场细分为基础的。厦门的《民航报》,他在庞大的过程中,拿到了其中一家百货点的施工,虽然结果没有与这家公司签约,但是由于对物业的要求是一致的,后来公司谈的时候,对物业非常满意,这样有效地促进了高端工作。
第二个问题,关于产权方面的认识。产权这几年不错,是开发商上来热衷的商务运作方式。也就是说开发商将商务从投资者手中回收,从全国来说,据我们了解,一般是在8%到10%的利润,第一种销售方式问题比较多,物业很难实现总体规划和定位,与品牌之间缺乏关联,成功比较少。有的项目在前期营销阶段比较厉害,但后来仍然出问题。像江西南昌有一个摩托车五金方面的专业市场,我们前段时间到他那里去考察了一下,虽然他们也是搞了不少的产权部,但是他们首先把市场定位搞得非常清楚,他们要做好这个市场,开发商把企业的基本情况摸的一清二楚,进行市场规模定位,根据商务的要求设计这个市场,在销售时,要求每户都提供营业执照、税票等等,所以这方面它保证了定位,如果不是做这一行的,他们就谢绝了。不管怎么说,我们认为这个模式还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探索,我们就统计经验,帮助推广。虽然返租是不是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,是不是只要有商业公司统一经营就一定能够成功呢?只是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,成功与否取决于商业公司的管理水平,所以,不是一返租就赢。现在返租回报都不低,市场是赞成的。现在大家知道,商业利润非常薄,全国来说不到2%左右,我们的返租达到8%-10%,这个差额怎么办?有的利润薄到什么程度,也就是说,进多少钱,卖多少钱。所以经营利润是非常薄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返租是有风险的,所以我担心,会不会成为投资的问题点。现在北京已经有了担保公司开始为返租回报做担保,但是开发商的兴趣不高。总之搞产权商务还是要注意。在卖的时候,开发商一定要慎重,策划好、规划好。问题的解决,政府要尽快打通资金渠道,鼓励外资商业公司进来,另外小公司也要尽快退出这个市场。 2004年是购物中心快速发展的一年,不少大的影响项目,中关村的国际商城等等,争论比较多,缺乏特别成功的例子和特别失败的例子,2005年更多的是观望。 据我们了解,在国外对贸易的概念与国内的理解是相同的,国外消费形态的特点集中了商业模式形态化,而我国的商业网点和国外相差不太大,照搬国外的模式,不一定成功,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。我们也希望媒体非常关注这方面的事情,一起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。宏观调控对商业地产的影响。200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,均对商业地产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,但对市场的调控并没有具体的影响。总之2004年宏观政策对商业地产的影响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。由于这一预期推动了商业立法的进程,在探索中逐步规划好,因此宏观调控、商业网点调控将会逐渐到位,调控效果逐渐显现。
第三个关于商业地产人才与管理团队问题。目前很多商业地产的人才很短缺,还有就是,原有的管理团队经营失误,案例不多,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不高。在目前,中国商业地产蓬勃发展的今天,专业商业地产的管理团队日趋重要,包括商务管理人员、营销人员,各方面要积极配合,形成团队,这样才能把团队管理好,协调好,因此我们呼吁更多的商业管理团队,因为有了好的管理团队,是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准。 因此,也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。所以,在这方面,我也希望中国的管理团队快点成熟,由于时间关系,我就讲到这儿,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