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 亚太区地产、金融(领袖年会)


香港东英金融集团中国区域总经理张松岭先生
实际上这个话题在很多场合,很多的人都问过我,企业的老板要准备上市,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要去哪里上市?今天的论坛是地产与金融的论坛,我就换一个角度谈这个问题,我们通常是从现象到本质谈,我今天就从现象谈,我们刚刚进行和戴德粱行进行合作,就是为国资委所属的161家大中型企业的一家在国内买地,要在国外上市,我们和戴德粱行一起合作,它们是做整体的一线城市、二线城市的整体收购的财务顾问。
还有中国海外、上海福地、华润,这些公司都是属于H股或者红筹股在香港上市,我们再看美国的市场,地产的上市公司可能还没有一家。为什么?这个就是因为板块之间不同的地位就关系,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希望点对点去评估、美国纳斯达克还是香港、还是伦敦,主要是看企业的类型。这一点涉及到企业上市的估值问题了。大家看一下,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主要是哪些公司呢?在2000年前后的时候,“科网股”,还有最近我们的国内上市的“协成王”,这些公司和传统公司的估值是不一样的。他有一个最原始的估值延延伸出来的估值。就是一些分析师、一些投资家给美国的投资上了深刻的一课,就是让你看一下我们的人口基数有多大,我这个收益有多大。当时包括新浪在上市的时候也做了这样的一个计算,就是我一个晚上的点击率相当于你美国一个月的点击率。所以这样的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是可信的。另外还有一种中药行业在美国上市可能吗?很难很难。所以有的企业想在国外上市的时候我们会给他作一个理性的分析。还有我们2006年在香港整个公开发行的融资额是3339亿。对于面向国内大陆的是2946亿。同时再看美国的市场,美国的市场也是两个了。交易所和纳斯达克的市场。2006年的时候我们国内股票作美国上市是8家,总融资金额市10亿美元。2005年在美国这两个市场上市的是9家。融资金额是11亿美元。我这个数字是来自于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《清华金科》。从这几个方面看,所以大家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,就是总结起来,如果你这个企业是属于传统行业,我们一般建议还是去香港上市。另外还有一个真实的事情,就是一个不同的上市的板块,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社会是有很大差异的。现在的上市公司一定要讲究和投资者的关系。我们公司的董事作为一个国内的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,这个公司在美国上市的,因为大家知道,我们的时差和美国正好是颠倒的。我是这个上市公司的股东要了解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,和国内的公司打电话,打不到。然后就像我们投诉,说藐视我们股东。藐视我们投资者的利益。
还有在香港的上市的制度是以风险披露为制度的。在美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比以往更加严格了。曾经在很多的中介机构,包括会计师、律师事务所给美国申请国,可以不可以给在美国中小投资者给非国民待遇,但是后来被否决了,所以要给中国的美国的投资者一样的待遇,这样就给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很大的代价。我以我们公司的经验来讲,我们还是建议在香港上市。因为在1998年,我们公司在纽约有分公司,后来在2002年分公司撤销了,集中精力在香港市场,集中精力针对国内的市场。谢谢!